如果说 F1 比赛有一个主场的话,那么一定是加泰罗尼亚赛道。西班牙大奖赛已在这条赛道上举办 25 年之久,并且是 F1 最青睐的测试赛道。良好的设施、便利的交通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都是 F1 测试屡屡来到巴塞罗那的原因,但其实欧洲地中海地区还有很多赛道也具备这些条件。加泰罗尼亚赛道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无限接近于 F1 赛道的代言人。
这条赛道的设置非常全面:有一条主要的长直道,第一赛段有一些高速弯,第二赛段有一些中速弯,而赛圈末尾则是一组低速且技术性复杂的弯道。此赛道要求赛车具有很高的下压力而且对轮胎造成的压力很大。所有这些特点让人们认为,一辆赛车如果能征服加泰罗尼亚赛道,很可能就能驾驭任何其他场地。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数据的验证:西班牙大奖赛的获胜车队极少会让车队的冠军头衔旁落。
但这并不意味着比赛会很精彩——有观点认为大家对于这条赛道过于熟悉,以至于比赛往往缺少变数。迄今为止,从杆位发车的车手几乎都能赢得比赛。但近年来,倍耐力的轮胎和 DRS 的引入让比赛更有观赏性。
对于迈凯伦而言,车队在该赛道上并非特别有收获。迈凯伦车队在西班牙大奖赛共获八场胜利,其中只有四场是在此赛道获得的。但这四场中便包含了米卡·哈基宁在 1998-2000 上演的令人难忘的帽子戏法。该赛道呈现的最受欢迎的赛事是费尔南多在 2006 和 2013 年分别获得胜利的比赛,这一点毋庸置疑。
迈凯伦在西班牙大奖赛中创下的记录
自 1968 年西班牙大奖赛重回 F1 大奖赛日程起,我们已 23 次登上西班牙大奖赛的领奖台,其中九次荣获冠军。
在过去 43 年中,已有四个赛场举办过此大奖赛:哈拉马赛道、蒙特惠奇公园赛道、赫雷斯赛道和加泰罗尼亚赛道。我们在所有这些赛道上都获得过胜利。
1976 年,詹姆斯·亨特打败了来自法拉利车队的对手尼基·劳达,领先 30 秒完成比赛。在哈拉马赛道,劳达一开始超过了亨特,但亨特在到达中点之前成功夺回了首位。
阿兰·普罗斯特和斯蒂芬·约翰森在 1987 年西班牙大奖赛上首次同台领奖。他们分别从第 7 位和第 11 位发车,在比赛中均发挥稳定,最终领先于当年的冠军尼尔森·皮奎特完成比赛。
普罗斯特在 1988 年表现更加,以 26 秒的优势战胜了奈杰尔·曼塞尔。当时,埃尔顿·塞纳的燃油计算机出现问题,使得他不得不小心驾驶,最后以第四名的成绩跨越终点线。
塞纳在 1989 年的比赛中全场领先并最终获胜,以约 27 秒的优势战胜了法拉利车队的加赫特·贝加。普罗斯特获得第三名。此为迈凯伦车队在三年内第二次在大奖赛中包揽两个名次。
约 10 年后,即 1998 年,迈凯伦车队首次在西班牙大奖赛中包揽一二名。在车队占据压倒性优势的一场比赛中,从杆位发车的米卡·哈基宁与大卫·库特哈德分获一二名。他们的成绩均超出获得第三名的法拉利车队车手迈克尔·舒马赫近 30 秒。
车队在西班牙的辉煌战绩在 1999 和 2000 年得到了延续。米卡·哈基宁多次获得杆位优势并最终赢得了两场比赛,大卫·库特哈德紧随其后获得第二名。
2005 年,基米·莱科宁从杆位发车并赢得了比赛,其成绩领先于雷诺车队的费尔南多·阿隆索约 27 秒。这是他在该赛季的首场胜利,也是在这一年他第一次呈夺冠之势。
2007 年,刘易斯·汉密尔顿第二个冲过终点线,再次登上领奖台。他的队友——主场英雄费尔南多·阿隆索排名第三,让沃达丰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包揽了两个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