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阿尔伯特公园是开启 F1 新赛季的理想之所。阿尔伯特公园坐落于圣基尔达海滨,它是一条临时的市街赛道,在这里总是上演着难以预测的精彩比赛。
澳大利亚大奖赛能为我们提供(排名不分先后):一大群熟悉赛车的粉丝、对于车手和赛车的严峻挑战、让 F1 所有的车队和工作人员走出北半球冬日阴霾重新拥抱灿烂阳光的机会。经历了一个冬天艰苦的测试后,所有人都很高兴来到这座维多利亚式首都观看再次开启的 F1 大奖赛。
阿尔伯特公园带来的最显著的挑战是,这里离家遥远。如果是在赛季晚些时候,这个问题就不会那么明显。但在三月,刚刚在最后的赛季前测试中进行了大量调整的新赛车则会面临这一挑战。这要求车队迎难而上,对赛车有足够的了解,并保证所用配件的供给。
如果赛季是在其它赛道开启,这一挑战的难度也不会那么大,但是阿尔伯特公园具有刺激的市街赛道上常见的各类陷阱——较低的抓地力、不平整的路面和近在咫尺、丝毫不容失误的侧墙。2017 年 F1 世界大奖赛的开局无论对于车队还是车手都毫不轻松。
赛道的快速演变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随着比赛线路上的沙尘被赛车一扫而空并且不断有橡胶落在比赛线路上,圈速将显著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前做好设置:比赛工程师必须预估周日下午的抓地力水平,而不能根据练习赛中的情况进行设置。
费尔南多·阿隆索曾在阿尔伯特公园赛场获得胜利。其车队在墨尔本举行的 11 场澳大利亚大奖赛中共获 6 场胜利——这一成绩使我们轻松成为在澳大利亚大奖赛中最成功的 F1 车队。
迈凯伦如何定义澳大利亚大奖赛历史中的 10 天
1986 年 10 月 26 日
迈凯伦在澳大利亚大奖赛中获得了十场胜利,其中第一场是由阿兰·普罗斯特赢得的——那是紧张又激动人心的一天。那天,这位法国车手在最后几圈险胜奈杰尔·曼塞尔(发生爆胎)和内尔森·皮奎特(预防性进站),一举斩获了他的第二个车手冠军。
1989 年 11 月 5 日
阿德莱德两场在“著名”大雨中比赛的第一场让阿兰·普罗斯特无心赛车——他在热身圈中退出了比赛。瓢泼大雨还造成了混乱:仅 13 圈后,埃尔顿·塞纳与马丁·布伦德的布拉汉姆赛车发生碰撞。
1991 年 11 月 3 日
埃尔顿·塞纳以大奖赛历史上最短的时间赢得了比赛。当日,强大的暴风雨将赛道变成了溜冰场,情况十分危险,不宜继续比赛。埃尔顿仅花了 24 分 34.899 秒就赢得了比赛,他的平均车速为 129.169 km/h。
1993 年 11 月 6 日
虽然车队担心他可能在其最后的飞驰圈中耗尽燃油,但埃尔顿·塞纳仍一举成功获得了杆位——这是他为迈凯伦赢得的第 46 个杆位。第二天,他驾驶他的主动悬吊式 MP4-8 参加他的第 41 场也是最后一场 F1 比赛,并获得了胜利。
1995 年 11 月 11 日
轮胎故障让米卡·哈基宁狠狠撞上了轮胎墙,并让这位芬兰车手失去了知觉,不得不在场边紧急接受气管切开术。待完全恢复后,米卡将这一事故视为他成为冠军路上的决定性事件。
1997 年 3 月 9 日
大卫·库特哈德终结了迈凯伦 50 场赛车无胜利的局面,为发动机提供商梅赛德斯奔驰赢得了首个胜利。由于重振了著名的梅德赛斯“银箭”车队,此次胜利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1998 年 3 月 8 日
根据赛前君子协定,大卫·库特哈德让队友米卡·哈基宁领先。这种做法既高尚又具有争议性,但却让车队包揽了一二名,巩固了其通往双冠军的荣耀之路。
2003 年 3 月 9 日
很少有人会认为大卫·库特哈德能凭仅一年的 MP4-17D 底盘成为强劲对手,尤其他还是从第 11 位发车。但这位谨慎的苏格兰车手保持了冷静,抵挡住暴风雨的侵袭,并获得难忘的大奖赛收官战的胜利。
2007 年 3 月 18 日
这一天,刘易斯·汉密尔顿“到达”了 F1 赛场。这位新晋赛车手从第 4 位发车,在第一个转弯超越进入前三,然后在所有熟练车手的见证下与第二名并驾齐驱。在他第一个大奖赛中,他最终站上了领奖台——又一位英雄诞生了。
2010 年 3 月 27 日
决定在仍然潮湿的赛道上使用干燥轮胎是简森·巴顿一个决定性的决策。他仅跑了不到 20 圈便从最后一名跃至第一名。此次胜利有力地证明了他作为世界冠军的实力,并使其成为 F1 历史上的?雨战大师之一。
